安徽医科大学

在线教与学

先进典型

【致敬吾师·抗疫模范】张泓:勇担四重角色 绽放最美初心

发布人:安徽医科大学在线教与学发布时间:2020-09-17浏览次数:10

【编者按】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6个教师节,是尊师重教的重要节日。作为医科类高校,我校广大教育工作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守立德树人使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用仁心仁术书写治病救人之书;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工作中,牢记“四有”好老师的标准,用站定三尺讲台书写教书育人之书。

自今日起,我们将报道学校涌现出的一批优秀教师典型的故事。希望通过这些故事,向所有辛勤耕耘的老师们致敬,同时号召全校教育工作者向榜样看齐,进一步弘扬安医精神,践行“一训三风”,守教育报国初心、担筑梦育人使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教育强国以及我校国内一流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铃铃铃……”8月31日下午2点20分,伴随着熟悉的预备铃声,身着深蓝色套装的短发女教授,准时迈入2017级医学影像学专业24-27班的教室。这天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也是她新学期《急诊医学》课程的第一课。

“急诊医学其实是非常‘年轻’的,因为它是在1979年获美国医学会正式承认后,才成为了一门独立的新学科……”讲台上,她结合PPT耐心地为同学们讲解着学科的发展历程。台下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边听讲授,边在书本上勾画着重点,他们能感受到,这是一位认真负责的新授课老师。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位女教授曾作为领队,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候,带领我校第一附属医院137名医护人员奔赴武汉,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新冠肺炎(重症)Z11病区,并顺利完成支援湖北的抗疫任务。

她是张泓,安徽省支援湖北第四批医疗队(安医大一附院)领队、一附院高新院区副院长、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从安徽急诊第一线到武汉抗疫最前沿,从医生到教师,不论工作地点如何变化,不论身份角色如何转变,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仁心仁术的医者使命和逆行而上的责任担当。

党员初心,冲锋在前显担当

“既是使命召唤,也是职责所在。”

1964年出生的张泓是军人的后代,也是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

2月12日晚近10点,张泓和她的同事们接到了国家卫健委的紧急指令,组织医疗队驰援湖北。一附院决定任命张泓担任此次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领队。接到通知后,她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启动准备,次日即率队奔赴武汉抗疫第一线。

2月13日,武汉单日新增病例达峰值(超过13000人),湖北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时刻来了,武汉最困难的时候到了。而此时,张泓带领着这支被媒体称之为“安徽最硬的鳞”的安徽省支援湖北第四批医疗队(一附院第五批)出发了,白衣执甲,逆行出征。

张泓带领的医疗队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Z11重症病区。面对救治工作紧迫、医疗流程陌生、防护物资匮乏等不利因素,如何最大限度救治新冠患者并将医护人员的防护和后勤保障工作做到最好、不留盲区,让从医33年的张泓第一次感到这般如履薄冰、重任在肩。

疫情发展形势不容她有片刻的迟疑,唯有迎难而上。不到24小时,病区64张床位全部住满。患者平均年龄超过65岁,其中90岁以上3人;多数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部分患者住院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每一样都足以迅速夺走患者生命。

“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经过35个日夜的坚守,医疗队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3月16日,他们接管的重症病区正式“清零”关舱。在武汉,他们成功救治患者平均年龄超过65岁,年龄最大的93岁,取得了高治愈率、低死亡率的佳绩,并且全体医护人员“零感染”。

“这段日子有风有雨、有血有泪、有生有死,但我想,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说,‘打胜仗、零感染’,我们不辱使命做到了!”在学校抗疫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张泓动情地说。

领队初心,护佑队伍共凯旋

“把队员们带出来,更要把他们一个不少,平安地带回家。”这是张泓给自己下的必须完成的命令。

穿上防护服,再难受也忍着,过敏皮疹消了又起,奇痒无比,勒痕与压疮成了战“疫”中最珍贵的勋章。看着医疗队员大多是“80后”“90后”,张泓不禁心疼,但作为领队,她知道,自己就是一个团队的大家长、主心骨,不仅要照顾好队员的身体,稳定大家的情绪,更要坚定他们必胜的信心。

守住自己就是守住大家。就在支援队到达武汉第四天,张泓90岁高龄的老父亲又突发脑梗,晨起一头栽倒在地,生命危在旦夕。接到家人急迫的呼救电话,她控制不住手发抖,瞬间脑子都乱了。可是,她很快意识到:作为领队,此时她的一举一动,甚至微小情绪波动都会影响到队员们的工作状态。于是她迅速躲进走廊另一端,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令人欣慰的是,在医院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的积极抢救下,她的父亲脱离危险,转危为安。突发情况让她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也更加坚定了抗击疫情、完成救治任务的决心。

感染病科主治医师魏艳艳第一次进隔离病房时紧张得全身发抖,她回忆说:“当时张院长一把就把我给抱住了,我心里非常暖,眼泪也就忍不住了。这种拥抱,除了自己的父母,没人能那样地替你着想。”

有了必胜的信念,离成功就不远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徐爱晖采访时告诉记者,在武汉的那段时间,张泓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在这个(抗击新冠肺炎)战斗当中,我们一定要赢,绝不放松。”

带队出征她是主心骨,归来建设也是领路人。“对待临床工作,有着近乎偏执的认真。”是同事们对张泓的一致印象。安医大一附院党委书记金宗祥评价说:“张泓十分努力、敬业,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是一位优秀的党的领导干部,模范的医务工作者。”一附院急诊ICU护士长高业兰说:“我跟张院长共事十年,她是一个非常敬业的人,带领我们急诊团队从一个不起眼的学科,逐步发展成为省内排名第一。她为我们急诊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医者初心,服务病患有情怀

张泓认为医师职业首先是“有知识”,其次要“有仁心”,第三是“有情怀”。知识不仅限于医学知识,还包括相关的人文知识。“有仁心”就是要求以人为本,在有仁心的基础上掌握仁术,才能更好地为病患服务。一个医生最不能缺乏的就是情怀,有情怀才能在遇到任何危机和困难时,牺牲自我,挺身而出。

对医生职业的诠释,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支援武汉时,令张泓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们接诊的一对确诊重症新冠肺炎夫妇。76岁的妻子龙桂云意识模糊,84岁的丈夫高光利因前列腺癌伴全身转移,此前已接受近40次放化疗,住院之前更是十多天未进饮食,入院时已陷入深昏迷状态。

张泓和她的同事们守在两位老人的床边,密切监测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两三天之后,龙奶奶病情逐渐好转。当看到防护服上“张泓”的名字时,她突然说:“张大夫你留步,我想请你替我去看看我老伴。他性格很内向,你帮我鼓励鼓励他。如果他没了,我活着也没啥意思了。”而此时隔离在另一个病房里的高老先生,病情依然不乐观,老人家意识不清,不能配合治疗,常常用力撕扯输液针和插在鼻腔里的胃管。

“龙奶奶现在好多了,她托我带话给您,配合治疗,她要和您一起回家!”趴在高老先生床边,张泓转达了龙奶奶的话语和牵挂。亲人的鼓励犹如一针强心剂,激发了老人的求生欲望。“就在那一刻,我突然发现,他的眼珠儿居然动了动。”3月13日,武汉这对金婚夫妇终于双双痊愈,携手回家。

教师初心,甘于奉献育良医

1987年,23岁的张泓毕业被分到了急诊科。当时院长说她风风火火的,特别适合干急诊。而这一干,就是33年。作为一名急危重症临床工作者,24小时随时待命是常态,为了节省急诊抢救黄金时间,张泓一直住在距离医院只有10分钟路程的老房子里,舍不得搬。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师者,更是终身学习者!传授知识的同时不断进行科学研究和教育反思才是师者的最高境界。

33年来,张泓坚持在教学工作上不懈探索,广泛涉及临床前教学、临床教学以及临床技能培训工作,主持或参与各种级别科研项目14项,参编二十多部教材及专业书籍。此外,她还积极筹建了安徽省首支国家卫生应急医疗队。

凭着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张泓获得了“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第三届江淮名医”“第七批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荣誉称号,也获得过安徽省卫生应急技能竞赛特殊贡献奖、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省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荣誉。

作为教师,张泓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医学生树立起良好榜样。作为医生,张泓支援武汉的工作结束了,但她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思考并没有停止。“有累的时候,情绪低落的时候,但只要觉得被工作需要,尤其是一位位病人救治成功后带来的喜悦,压力都会烟消云散。”张泓说道,“我的心愿就是培养好苗子,不论是医生的角色,还是教师的角色,我希望再干三十年。”(校新闻中心)